CNCC 2012 参会小记

CNCC 2012(China National Computer Congress)于10月18日至20日在大连召开. 这大会是由CCF(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主办的, 而CCF今年首次决定邀请并全额资助近100名各高校的本科生参会, 我呢, 就因此幸运的参加了本次会议. 第一次参加如此高级别的会议, 除了见到各路大牛各显神通, 被虐的体无完肤之外, 我个人多少是见识到了点东西, 对目前计算机这个行业有了一点点粗浅的认识. 从21号晚上回到学校, 打理完各种繁琐的事情后, 现在终于有机会能安静的坐下来, 记录一下自己的一些收获.

时代主题–云计算

云计算这个词在近几年可谓是不绝于耳, 可是说实在话, 在参会以前, 我对云计算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完全没有一个清晰或者说形象的认识. 也许大家都觉得说云计算会成为主流, 可是云计算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它究竟是什么? 有什么样的特性? 能解决那些问题? 云计算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有什么意义? 这个时代是不是非云计算不可? 有太多太多的问题我没搞清楚, 所以导致我看云是云, 就是一团模模糊糊的东西, 像极了云…囧.

云是怎么飘来的?

OK, 有了问题, 我们自然能顺着问题从而接近答案. 或许大家都能意识到, 近几年大量的社交网络在蓬勃发展, 像什么Facebook, Twitter, Google Plus, 哦, 好像漏说了新浪微博, 人人之类之类的, 总之很多就是了. 以FB为例, 光是在FB一天上传的图片就多达3亿张, 达到500TB的数据量, 如果是你, 你会怎么处理这些数据? 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说, 互联网现在每年的数据量都在成倍的增长, 那么如果令今年的数据量为单位1, 那么去年的数据量就是1/2, 前年的就是1/4, 大前年的就是1/8, 那么很显然, 我们可以看到到目前为止的数据总量为: 1 + 1/2 + 1/4 + 1/ 8 +... < 2, 也就是说明年互联网上的数据将超过之前互联网全部数据的总和. 当然, 此种说法也不一定科学, 也许只是危言耸听, 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数据确实在疯狂的增长, 而处理越来越多的数据也成为一项巨大的挑战. 从数据量上来看, 我们需要海量的储存, 说好听点, 就成了"云储存", 但是当纯的储存显然是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 而处理就涉及到计算能力, 那么我们又需要多少的计算能力能解决这么多数据以及其它种类繁多请求的需要, 显然我的一台破笔记本是不够的, 什么, 你说你愿意捐我一台, 哦, 那太好了, 可惜那也还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的是高性能计算, 此时你是不是想起了IBM, 或者是"天河", "银河"之类之类的? 额, 那东西快是快, 但是就是太贵啊…XD, 所以如果能把许多台便宜的PC拼起来, 达到N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的效果也许是个不错的主意. 这里就很自然的涉及到了成本的问题. 恩, 对的, 降低成本很重要, 能到达绿色环保的标准除了能让你获得光荣称号外, 还会让你赚的盆满钵满. 如何用最少的电力, 最少的消耗, 来解决当前互联网最大的问题也是一项很赚钱的挑战.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到, 云计算不是和我的博客一样突然间蹦出来的, 而是在巨大的变化和需求下应运而生的, 云计算所直接面对的是庞大的数据, 复杂的计算以及诸多的变化.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 为什么关于云计算, 是由产业界而不是由学术界提出来的, 人家搞公司, 搞服务的, 首先面对的是Market, money在驱使这各大厂商你追我赶, 推陈出新. 所以, 目前我们可以可以看到的云都是飘在产业界上的.

云长什么样?

在介绍了一些云计算产生的环境背景后, 或许我们该看看云计算究竟长什么样. 对于云计算, 或许很难说它是什么样子的, 小朋友G说云是棉花糖状的, 小朋友A说云是海绵状的, 小朋友T说云是马一样形状的. 哦…哦…我们在说云计算, 不是云, 不过其实也差不了多少啦, 作为一个圈外人士, 我们确实很难看清云计算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 因此, 不妨看看现在产业界内所漂着的几朵云吧, 然后从这几朵云出发, 来归纳归纳.

首先, 我们知道, 云计算这东西最早是Google提出来的, 这里扯一下, 为什么是由Google提出来的? 因为Google手上有数据, 有需求, 同时有技术, 所以Google提出云计算理所当然. 关于Google的云计算服务, 我真的说不好, 主要还是能力有限, Google的那帮人在想什么确实很难弄明白, 不过我认为Google的云服务却是体会的最真切的, Google Cloud我想更多是体现在Application Cloud上, Gmail, App Engine, Google Now, Google Drive等等服务都是耳熟能详的. Google是云计算的提出者, 同时也是云计算领域的技术领先者, 但是在商业解决方案上, Amazon却比Google做的更好. Amazon EC2 (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是目前中小型公司以及站长们的首选. 除了国外的两个巨头之外, 目前国内, 阿里云也刚刚诞生了, 不过鉴于阿里云此次作为赞助商的身份在CNCC上得到了足够的曝光率, 这里就不多广告了. 稍微了解下这些云计算产品, 可以发现, 他们都存在一些基本的架构, 就是在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由成千上万台的廉价微型机组成)上构建大型分布式系统(大部分基于开源的Hadoop), 向上层隐藏底层复杂的硬件环境, 在大型分布式系统上再构建各式各样的基础服务, 最后通过统一的接口以资源的形式提供给用户计算和存储资源. 从资源的角度来看, 云计算就有点像虚拟主机的租赁服务, 只是虚拟主机的性能根据需求不同罢了. 最后我们得到的, 计算能力也好, 存储空间也好, 都是资源, 云只是资源分配和管理的代名词. 在对云计算有了初步的印象后, 让我们来看看云计算存在的一些特点.

弹性计算

弹性计算(Elastic Computing), 顾名思义, 就是具有伸缩性的计算, 貌似讲的还是不太清楚, 那我们就来看一些实例来感受下什么是弹性计算吧. Case 1. 如果你作为一个网站的站长, 你的网站遭受了XXX黑客团体的攻击, 当前规模的网站只能承受一天100万次的访问, 但是XXX团体却比你拥有更多的服务器并不断发起进攻, 导致你的网站的访问量瞬间达到了1000万次并导致网站瘫痪, 此时, 你要不选择增加整个运营规模与对方拼资源, 要不就更换域名ip, 后者明显在扯淡嘛, 所以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站长们总是很被动的, 问题就在于服务器提供的访问能力是个静态的定值, 如果服务器能按需提供资源, 那么以上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了许多. Case 2. 大家知道伟大的双11马上就要来了, 在这个神圣的日子里, 各大电商总是要联袂促销一把, 用户也很乐意感受一把节日氛围纷纷掏出腰包为自己买一份两份许多份节日礼物, 此时, 对于各大电商的网站, 就会存在这么一个问题, 网站的访问量会在某些特定的时间瞬间达到一个很高的数值, 为了应付巨大的访问量, 必然要配到相应响应能力的服务器, 但是除去那些特别的日子, 剩下的大部分时间网站的流量都稳定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为了极个别的几天超高流量而支付整月甚至整年高昂的服务器费用显然是不合理的. 通过以上的2个Cases可以看出, 弹性计算提供了一种动态的资源解决方案. 可以根据动态的需求提供相应的资源, 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在面对网络攻击时也更加健壮.

虚拟化

虚拟化(Virtualization)听起来像是一个很高深的技术, 虚拟化包括硬件层的虚拟化和OS层的虚拟化, 除此之外, 还有全虚拟化和半虚拟化, 但无论是哪种方式, 虚拟化的意图就是通过技术手段隐藏平台的复杂性, 从而呈现一致的资源, 虚拟化在云计算的基础软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海量资源

之所以将云计算称之为云计算, 是因为不管从资源的整合形式, 还是或许方式上, 云计算都和云有着类似之处, 云计算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海量的资源, 海量的存储空间, 强大的计算能力, 快速的网络等等. 在云中可以存这大量数据, 跑着各式各样不同的应用, 运行着种类繁多的服务, 可以说云计算是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的集中体现.

当然, 除此之外, 关于云计算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我作为一个酱油党在华丽的飘过CNCC 2012后, 脑袋里能留下的印象也就只有这些了, 不过从本届大会的报告内容上来看, 云计算已经势不可挡的成为互联网新时代的焦点了, 未来的服务, 应用以及数据都不可避免的向云端迁移, 而人们的生活也会通过各种各样的终端与云计算发生密切的联系.

价值所在–Big Data

有云计算在的地方怎么能少得了大数据, 随着互联网上的数据持续增长, 数据的重要性渐渐被人们所发掘, 在数据量小的时代, 我们只需要将数据进行适当的存放, 管理,并不重视数据中所潜在的信息. 但是到了当前这样一个大数据的时代, 巨大的数据量使得挖掘数据间一些细微的联系和隐含的信息成为可能. 说道数据挖掘, 总是让我联想起尿布与啤酒的故事, 略低端了. 不过事实也的确如此, 你手上如果拥有一个超市的销售数据, 那么你通过适当的分析这些数据, 可以发现尿布销量和啤酒销量之间的联系, 进而同过将尿布和啤酒摆在一起以提高业绩. 你手上如果拥有当当的图书销售记录, 你就可以在消费者相中算法导论之后, 再为其推荐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C++ primer之类之类的…当然, 此时你会疑问当当为什么不给你推荐丰乳肥臀呢, 呃, 这个我只能说搞计算机的童鞋们可能不会在买完算法导论之后再买丰乳肥臀吧, 至少我是这样…我们在进一步的设想一下, 如果你了解你的用户, 知道他们干什么, 对什么感兴趣, 需要什么, 那么你很自然的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来创收, 不管是投放针对性的广告, 还是为其提供一些针对性的付费服务. 问题就在于如何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我能想到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万能的调查问卷, 在用户进网站, 收邮件或者使用软件的时候蹦出来, 然后礼貌的问一下, 愿意配合弄一份调查问卷吗? 我们不会泄露你的隐私, 但同样的不会给你发钱. 好吧, 一般而言, 我是直接X掉这种提示的, 或者觉得没有必要再点击相应的网址或使用相应的服务, 它们这么做貌似有点烦人. 所以, 或许我们采用一种更加委婉, 更加优雅的方式, 来猜测用户的信息来得更理想一点. 通过用户的一些操作, 提交的个人的数据, 访问历史等等诸如此类的看似无所谓的数据, 从中就可以分析出一些用户更深层次的需要, 然后…嘿嘿, money就来了. 呃, 这看起来是件蛮有意思并且蛮有钱途的事情, 恩, 在这个Big Data的时代, 搞数据挖掘的童鞋们真幸福啊. 正是由于数据中蕴含着潜在的巨大价值, 所以在本次大会上, 很多产业界的代表都对数据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似乎隐隐约约透露出一种得数据者得天下的态势. 从Google和FB还有其他一些IT巨头的一些服务上, 貌似可以看出点端倪.

在数据占据如此之高的战略情况下, 不禁让人担心以后的IT圈子里, 会不会发生强者越强, 弱者越弱的现象, 因为可以很明显的看到, 大公司, 大企业手上握有大量的用户信息, 而他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更好更具个性化的服务, 而小企业, 手上根本就没有多少可供分析的数据, 在产品和服务的体验上, 未来难免会落下风. 或许, 在目前, 数据的壁垒还未形成, 不过在当前形势下, 也确实该反思反思小企业, 小产品的制胜之道, 啊, 说到这里, 突然间觉得大学生创业略微有点艰难啊, 也罢, 还是先把这篇文章写完在考虑这个问题吧= =

互联你我–移动终端

从近几年的各大厂商的电子产品销售数据上很直观可以看出, 传统的PC销量正在逐年下滑, 而以智能手机, 平板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市场正逐渐兴起, 貌似逐渐这词用的不对, 应该说是火的不得了. 就我个人的感觉是自从07年苹果发布iphone后, 随着itunes store和app store的商业模式获得成功, 智能手机真正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我依旧还记得09年, 当我拿到一台水货iphone 3g时的奇妙感觉, 因为在那之前, 从未想过, 设备是可以通过触摸来操纵的, 更令人惊讶的是一台小小的手机上竟然可以运行各种各样新奇到难以想象的应用, 当时就觉得, 我至少一个月放不下这货了. 时隔短短几年, ipad的横空出世又一次改变了人们的上网观念. OK, 我发现我不能再多回忆了, 略微有点脑残粉的感觉. 就现在看来, 不论是Android, WP, 还是Nexus 7, Surface之类之类的, 可以看到各大巨头对移动终端的市场争夺, 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至于程度如何, 童鞋们只要看看之前说"把硬件交给合作伙伴, 自己打造软件"的微软都开始插足硬件市场便可略知一二.

移动终端成为未来趋势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 首先, 移动终端的最大特点就是便携性, 而便携性就决定了移动终端能长时间处在用户随手可及的位置; 其次, 近几年来, 智能终端的性能不断地在疯狂的提升, 现在手机都出4核, 8核了, 智能终端性能已经出现了过剩, 也就是说智能终端可以处理越来越复杂的任务, 这样, 很自然的, 原本需要在PC上能做的事情, 现在在移动设备上大部分都能做了. 除了性能上的提升, 现在的移动终端上搭载了越来越多的传感器, 像什么陀螺仪, 重力感应器, 光传感器等等, 丰富的传感器催生了各式各样实用有趣的应用和服务. 说到这方面的极其成功的例子, 就让人不禁想到了XX利器–微信. 从这个方面上来讲, 移动终端提供了更多PC上没有的应用. 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例子是, 移动终端使得人们能轻而易举的接入社交网络. 我们现在随处可见低头玩手机, 玩平板的人, 典型的场所诸如课堂, 公共交通工具里, 饭桌上等等. 人们越来越倾向在数字世界中表达自我, 继而数字世界中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多.

移动终端促进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连结. 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 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虚拟的数字世界. 在本次大会上, 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报告涉及到了相关问题. 其中比较有意思的就是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博士的报告, 他在台上当场演示了科大讯飞在手机上的语音助理和语音输入功能, 并认为语音会成为将来手机必备的功能. 刘博士的报告总体给人感觉是很有意思的, 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看看我上传到优酷上的一段现场视频(前面一部分视频由于拍摄问题可能不太清晰, 见谅, 坚持看到最后有亮点 :-P) 观看地址. 本次大会还邀请到了MSRA负责Kinect项目的副院长郭百宁博士, 他的报告主要介绍了Kinect中的摄像头体感技术, 听完感觉微软的Kinect技术含量还是很高的, 因为Kinect只用一个100刀摄像头, 完成了2000刀3D深度摄像头干的活. Kinect捕获到的只是一个平面画面, 因此需要解决诸如深度, 识别, 环境光, 肢体遮挡等问题. 好像跑的有点远了, 其实对于郭院长报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演示了Kinect上的一款chat类的社交游戏 YouTube观看地址 该游戏做的就是通过摄像头, 在游戏场景中创建出一个虚拟的人物(称之为your avatar)来代表玩家, 不同玩家在不同地点通过Kinect连接到同一个游戏场景中进行交谈, Kinect会捕捉玩家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 并如实反映在虚拟的chat room中. 这个游戏还是蛮有意思的, 至少我是这么觉得, 关键就在于它通过设备, 将人们从真实的物理世界代入到了虚拟的数字世界中, 并带来了欢乐. 浙江大学的潘纲教授也在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的专题论坛上介绍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他们利用手机上的陀螺仪把手机做成了一个类似pointer的设备, 将手机的顶部对准家电, 对其操作, 对准电脑开机, 传照片等等, 总结来说就是利用手机自带的传感器将手机转换成了一个空间指向设备, 实现了对物理环境的操控. 说到这里, 是不是觉得物联网的感觉出来了, 其实做的事情都差不多, 只是换了个说法罢了.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智能移动终端, 将人们带入了虚拟的数字世界当中, 并在那里, 连结了你和我.

其它

  • trade-off

    trade-off这个词也算是我在这次大会上听到的高频词了, trade-off是权衡的意思, 不管是在学术中, 还是在工业上, 只要是和实现相关的, 大都都涉及到trade-off. 例如在大会上北大的高文教授做的一个关于多媒体压缩的报告上说目前研制的压缩标准理论上能达到上千的压缩率, 但实际上能实现的就只能是160:1, 其中就涉及到具体实现时各种困难, 压缩率从理论上的上千到160就是被各种复杂的实际情况给trade-off掉了. 在学术研究上, trade-off现象相对还比较少见, 但是在产业上, trade-off可谓经常碰到. 记得当时MSRA 的郭院长在大会上探讨了如何解决平面图像上的深度, 动作捕捉, 肢体覆盖等复杂问题, 结束后就有人提问说, 如果加一个摄像头, 就可以建立立体影像从而简化问题. 当时郭院长就回答, 我们生产产品的, 希望能把价格压低, 在技术和成本之间, Kinect团队选择了通过软件技术来降低硬件成本. 这是个很典型的工业界中的trade-off. 其实在平常的学习或项目中, 我们也经常碰到这个trade-off的问题, 这个有时无法避免, 碰到多了, 我们就不会说, 让我来权衡权衡, 而改口说"这个需要trade-off一下."╮(╯▽╰)╭

  • 企业业务的垂直化

    本次大会中, 产业界的各位讲者介绍了各家公司对于当前业界的一些见解和预测, 其中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涉及到了企业的垂直化问题(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规范) 其实, 企业业务的垂直化主要描述的是各大行业巨头在立足自己传统强势业务的基础上, 以优势业务为基点, 向两侧纵向扩展业务范围, 从而增大用户粘性, 巩固自己的原有市场并开阔新的市场.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例如Amazon是做电商的, 现在向下搞起了硬件Kindle, 向上开始搞起了EC2云计算服务. 微软是做操作系统的, 现在向下搞起了Surface, 向上拓展搜索,移动市场等业务. 更典型点的就是苹果了, 设备, 操作系统, 应用商店, icloud全都包了 . 现在企业的垂直化给人感觉像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 各家在保住自己地盘的基础上, 不断侵蚀他人地盘. 所以我们看到, 当iphone火的时候, 智能手机烽烟四起, 当ipad火的时候, 平板之争悄然打响, 当云计算火的时候, 各大厂商都纷纷推出了各自的云产品. 话说, 这几年, 我们在IT界看到的你一脚, 我一脚的相互涉足对方领域已经习以为常, 看着各大巨头争得你死我活, 我们除了能在一旁一边喝水, 一边更博客之外, 还需要理性的选择合适自己的服务和产品, 以免陷入纷繁复杂的市场抢夺战中…

后记

呃, 我看写这么多也差不多了, 初次搞博客, 没什么经验, 写的也略显杂乱, 权且是写了一次参会报告以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文中不免有遗漏, 错误之处, 如果有哪位看官有意见, 请慷慨相告(但愿有看官吧, 没有吧, 也不能强求= =). 其实我原本是想唠叨加吐槽的, 比如什么我去大连参会的第一天下午就发烧啦, 比如自己英语太烂不好意思提问啦, 又比如没认识几个其他学校来的美女啦诸如此类的, 不过后来想想就算了吧. 恩, that’s all.

-->

CNCC 2012之行记录.

CNCC 2012(China National Computer Congress)于10月18日至20日在大连召开. 这大会是由CCF(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主办的, 而CCF今年首次决定邀请并全额资助近100名各高校的本科生参会, 我呢, 就因此幸运的参加了本次会议. 第一次参加如此高级别的会议, 除了见到各路大牛各显神通, 被虐的体无完肤之外, 我个人多少是见识到了点东西, 对目前计算机这个行业有了一点点粗浅的认识. 从21号晚上回到学校, 打理完各种繁琐的事情后, 现在终于有机会能安静的坐下来, 记录一下自己的一些收获.

CNCC 2012(China National Computer Congress)于10月18日至20日在大连召开. 这大会是由CCF(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主办的, 而CCF今年首次决定邀请并全额资助近100名各高校的本科生参会, 我呢, 就因此幸运的参加了本次会议. 第一次参加如此高级别的会议, 除了见到各路大牛各显神通, 被虐的体无完肤之外, 我个人多少是见识到了点东西, 对目前计算机这个行业有了一点点粗浅的认识. 从21号晚上回到学校, 打理完各种繁琐的事情后, 现在终于有机会能安静的坐下来, 记录一下自己的一些收获.

时代主题–云计算

云计算这个词在近几年可谓是不绝于耳, 可是说实在话, 在参会以前, 我对云计算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完全没有一个清晰或者说形象的认识. 也许大家都觉得说云计算会成为主流, 可是云计算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它究竟是什么? 有什么样的特性? 能解决那些问题? 云计算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有什么意义? 这个时代是不是非云计算不可? 有太多太多的问题我没搞清楚, 所以导致我看云是云, 就是一团模模糊糊的东西, 像极了云…囧.

云是怎么飘来的?

OK, 有了问题, 我们自然能顺着问题从而接近答案. 或许大家都能意识到, 近几年大量的社交网络在蓬勃发展, 像什么Facebook, Twitter, Google Plus, 哦, 好像漏说了新浪微博, 人人之类之类的, 总之很多就是了. 以FB为例, 光是在FB一天上传的图片就多达3亿张, 达到500TB的数据量, 如果是你, 你会怎么处理这些数据? 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说, 互联网现在每年的数据量都在成倍的增长, 那么如果令今年的数据量为单位1, 那么去年的数据量就是1/2, 前年的就是1/4, 大前年的就是1/8, 那么很显然, 我们可以看到到目前为止的数据总量为: 1 + 1/2 + 1/4 + 1/ 8 +... < 2, 也就是说明年互联网上的数据将超过之前互联网全部数据的总和. 当然, 此种说法也不一定科学, 也许只是危言耸听, 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数据确实在疯狂的增长, 而处理越来越多的数据也成为一项巨大的挑战. 从数据量上来看, 我们需要海量的储存, 说好听点, 就成了"云储存", 但是当纯的储存显然是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 而处理就涉及到计算能力, 那么我们又需要多少的计算能力能解决这么多数据以及其它种类繁多请求的需要, 显然我的一台破笔记本是不够的, 什么, 你说你愿意捐我一台, 哦, 那太好了, 可惜那也还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的是高性能计算, 此时你是不是想起了IBM, 或者是"天河", "银河"之类之类的? 额, 那东西快是快, 但是就是太贵啊…XD, 所以如果能把许多台便宜的PC拼起来, 达到N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的效果也许是个不错的主意. 这里就很自然的涉及到了成本的问题. 恩, 对的, 降低成本很重要, 能到达绿色环保的标准除了能让你获得光荣称号外, 还会让你赚的盆满钵满. 如何用最少的电力, 最少的消耗, 来解决当前互联网最大的问题也是一项很赚钱的挑战.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到, 云计算不是和我的博客一样突然间蹦出来的, 而是在巨大的变化和需求下应运而生的, 云计算所直接面对的是庞大的数据, 复杂的计算以及诸多的变化.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 为什么关于云计算, 是由产业界而不是由学术界提出来的, 人家搞公司, 搞服务的, 首先面对的是Market, money在驱使这各大厂商你追我赶, 推陈出新. 所以, 目前我们可以可以看到的云都是飘在产业界上的.

云长什么样?

在介绍了一些云计算产生的环境背景后, 或许我们该看看云计算究竟长什么样. 对于云计算, 或许很难说它是什么样子的, 小朋友G说云是棉花糖状的, 小朋友A说云是海绵状的, 小朋友T说云是马一样形状的. 哦…哦…我们在说云计算, 不是云, 不过其实也差不了多少啦, 作为一个圈外人士, 我们确实很难看清云计算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 因此, 不妨看看现在产业界内所漂着的几朵云吧, 然后从这几朵云出发, 来归纳归纳.

首先, 我们知道, 云计算这东西最早是Google提出来的, 这里扯一下, 为什么是由Google提出来的? 因为Google手上有数据, 有需求, 同时有技术, 所以Google提出云计算理所当然. 关于Google的云计算服务, 我真的说不好, 主要还是能力有限, Google的那帮人在想什么确实很难弄明白, 不过我认为Google的云服务却是体会的最真切的, Google Cloud我想更多是体现在Application Cloud上, Gmail, App Engine, Google Now, Google Drive等等服务都是耳熟能详的. Google是云计算的提出者, 同时也是云计算领域的技术领先者, 但是在商业解决方案上, Amazon却比Google做的更好. Amazon EC2 (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是目前中小型公司以及站长们的首选. 除了国外的两个巨头之外, 目前国内, 阿里云也刚刚诞生了, 不过鉴于阿里云此次作为赞助商的身份在CNCC上得到了足够的曝光率, 这里就不多广告了. 稍微了解下这些云计算产品, 可以发现, 他们都存在一些基本的架构, 就是在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由成千上万台的廉价微型机组成)上构建大型分布式系统(大部分基于开源的Hadoop), 向上层隐藏底层复杂的硬件环境, 在大型分布式系统上再构建各式各样的基础服务, 最后通过统一的接口以资源的形式提供给用户计算和存储资源. 从资源的角度来看, 云计算就有点像虚拟主机的租赁服务, 只是虚拟主机的性能根据需求不同罢了. 最后我们得到的, 计算能力也好, 存储空间也好, 都是资源, 云只是资源分配和管理的代名词. 在对云计算有了初步的印象后, 让我们来看看云计算存在的一些特点.

弹性计算

弹性计算(Elastic Computing), 顾名思义, 就是具有伸缩性的计算, 貌似讲的还是不太清楚, 那我们就来看一些实例来感受下什么是弹性计算吧. Case 1. 如果你作为一个网站的站长, 你的网站遭受了XXX黑客团体的攻击, 当前规模的网站只能承受一天100万次的访问, 但是XXX团体却比你拥有更多的服务器并不断发起进攻, 导致你的网站的访问量瞬间达到了1000万次并导致网站瘫痪, 此时, 你要不选择增加整个运营规模与对方拼资源, 要不就更换域名ip, 后者明显在扯淡嘛, 所以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站长们总是很被动的, 问题就在于服务器提供的访问能力是个静态的定值, 如果服务器能按需提供资源, 那么以上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了许多. Case 2. 大家知道伟大的双11马上就要来了, 在这个神圣的日子里, 各大电商总是要联袂促销一把, 用户也很乐意感受一把节日氛围纷纷掏出腰包为自己买一份两份许多份节日礼物, 此时, 对于各大电商的网站, 就会存在这么一个问题, 网站的访问量会在某些特定的时间瞬间达到一个很高的数值, 为了应付巨大的访问量, 必然要配到相应响应能力的服务器, 但是除去那些特别的日子, 剩下的大部分时间网站的流量都稳定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为了极个别的几天超高流量而支付整月甚至整年高昂的服务器费用显然是不合理的. 通过以上的2个Cases可以看出, 弹性计算提供了一种动态的资源解决方案. 可以根据动态的需求提供相应的资源, 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在面对网络攻击时也更加健壮.

虚拟化

虚拟化(Virtualization)听起来像是一个很高深的技术, 虚拟化包括硬件层的虚拟化和OS层的虚拟化, 除此之外, 还有全虚拟化和半虚拟化, 但无论是哪种方式, 虚拟化的意图就是通过技术手段隐藏平台的复杂性, 从而呈现一致的资源, 虚拟化在云计算的基础软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海量资源

之所以将云计算称之为云计算, 是因为不管从资源的整合形式, 还是或许方式上, 云计算都和云有着类似之处, 云计算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海量的资源, 海量的存储空间, 强大的计算能力, 快速的网络等等. 在云中可以存这大量数据, 跑着各式各样不同的应用, 运行着种类繁多的服务, 可以说云计算是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的集中体现.

当然, 除此之外, 关于云计算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我作为一个酱油党在华丽的飘过CNCC 2012后, 脑袋里能留下的印象也就只有这些了, 不过从本届大会的报告内容上来看, 云计算已经势不可挡的成为互联网新时代的焦点了, 未来的服务, 应用以及数据都不可避免的向云端迁移, 而人们的生活也会通过各种各样的终端与云计算发生密切的联系.

价值所在–Big Data

有云计算在的地方怎么能少得了大数据, 随着互联网上的数据持续增长, 数据的重要性渐渐被人们所发掘, 在数据量小的时代, 我们只需要将数据进行适当的存放, 管理,并不重视数据中所潜在的信息. 但是到了当前这样一个大数据的时代, 巨大的数据量使得挖掘数据间一些细微的联系和隐含的信息成为可能. 说道数据挖掘, 总是让我联想起尿布与啤酒的故事, 略低端了. 不过事实也的确如此, 你手上如果拥有一个超市的销售数据, 那么你通过适当的分析这些数据, 可以发现尿布销量和啤酒销量之间的联系, 进而同过将尿布和啤酒摆在一起以提高业绩. 你手上如果拥有当当的图书销售记录, 你就可以在消费者相中算法导论之后, 再为其推荐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C++ primer之类之类的…当然, 此时你会疑问当当为什么不给你推荐丰乳肥臀呢, 呃, 这个我只能说搞计算机的童鞋们可能不会在买完算法导论之后再买丰乳肥臀吧, 至少我是这样…我们在进一步的设想一下, 如果你了解你的用户, 知道他们干什么, 对什么感兴趣, 需要什么, 那么你很自然的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来创收, 不管是投放针对性的广告, 还是为其提供一些针对性的付费服务. 问题就在于如何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我能想到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万能的调查问卷, 在用户进网站, 收邮件或者使用软件的时候蹦出来, 然后礼貌的问一下, 愿意配合弄一份调查问卷吗? 我们不会泄露你的隐私, 但同样的不会给你发钱. 好吧, 一般而言, 我是直接X掉这种提示的, 或者觉得没有必要再点击相应的网址或使用相应的服务, 它们这么做貌似有点烦人. 所以, 或许我们采用一种更加委婉, 更加优雅的方式, 来猜测用户的信息来得更理想一点. 通过用户的一些操作, 提交的个人的数据, 访问历史等等诸如此类的看似无所谓的数据, 从中就可以分析出一些用户更深层次的需要, 然后…嘿嘿, money就来了. 呃, 这看起来是件蛮有意思并且蛮有钱途的事情, 恩, 在这个Big Data的时代, 搞数据挖掘的童鞋们真幸福啊. 正是由于数据中蕴含着潜在的巨大价值, 所以在本次大会上, 很多产业界的代表都对数据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 似乎隐隐约约透露出一种得数据者得天下的态势. 从Google和FB还有其他一些IT巨头的一些服务上, 貌似可以看出点端倪.

在数据占据如此之高的战略情况下, 不禁让人担心以后的IT圈子里, 会不会发生强者越强, 弱者越弱的现象, 因为可以很明显的看到, 大公司, 大企业手上握有大量的用户信息, 而他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更好更具个性化的服务, 而小企业, 手上根本就没有多少可供分析的数据, 在产品和服务的体验上, 未来难免会落下风. 或许, 在目前, 数据的壁垒还未形成, 不过在当前形势下, 也确实该反思反思小企业, 小产品的制胜之道, 啊, 说到这里, 突然间觉得大学生创业略微有点艰难啊, 也罢, 还是先把这篇文章写完在考虑这个问题吧= =

互联你我–移动终端

从近几年的各大厂商的电子产品销售数据上很直观可以看出, 传统的PC销量正在逐年下滑, 而以智能手机, 平板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市场正逐渐兴起, 貌似逐渐这词用的不对, 应该说是火的不得了. 就我个人的感觉是自从07年苹果发布iphone后, 随着itunes store和app store的商业模式获得成功, 智能手机真正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我依旧还记得09年, 当我拿到一台水货iphone 3g时的奇妙感觉, 因为在那之前, 从未想过, 设备是可以通过触摸来操纵的, 更令人惊讶的是一台小小的手机上竟然可以运行各种各样新奇到难以想象的应用, 当时就觉得, 我至少一个月放不下这货了. 时隔短短几年, ipad的横空出世又一次改变了人们的上网观念. OK, 我发现我不能再多回忆了, 略微有点脑残粉的感觉. 就现在看来, 不论是Android, WP, 还是Nexus 7, Surface之类之类的, 可以看到各大巨头对移动终端的市场争夺, 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至于程度如何, 童鞋们只要看看之前说"把硬件交给合作伙伴, 自己打造软件"的微软都开始插足硬件市场便可略知一二.

移动终端成为未来趋势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 首先, 移动终端的最大特点就是便携性, 而便携性就决定了移动终端能长时间处在用户随手可及的位置; 其次, 近几年来, 智能终端的性能不断地在疯狂的提升, 现在手机都出4核, 8核了, 智能终端性能已经出现了过剩, 也就是说智能终端可以处理越来越复杂的任务, 这样, 很自然的, 原本需要在PC上能做的事情, 现在在移动设备上大部分都能做了. 除了性能上的提升, 现在的移动终端上搭载了越来越多的传感器, 像什么陀螺仪, 重力感应器, 光传感器等等, 丰富的传感器催生了各式各样实用有趣的应用和服务. 说到这方面的极其成功的例子, 就让人不禁想到了XX利器–微信. 从这个方面上来讲, 移动终端提供了更多PC上没有的应用. 另外一个不可忽略的例子是, 移动终端使得人们能轻而易举的接入社交网络. 我们现在随处可见低头玩手机, 玩平板的人, 典型的场所诸如课堂, 公共交通工具里, 饭桌上等等. 人们越来越倾向在数字世界中表达自我, 继而数字世界中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多.

移动终端促进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连结. 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 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虚拟的数字世界. 在本次大会上, 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报告涉及到了相关问题. 其中比较有意思的就是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博士的报告, 他在台上当场演示了科大讯飞在手机上的语音助理和语音输入功能, 并认为语音会成为将来手机必备的功能. 刘博士的报告总体给人感觉是很有意思的, 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看看我上传到优酷上的一段现场视频(前面一部分视频由于拍摄问题可能不太清晰, 见谅, 坚持看到最后有亮点 :-P) 观看地址. 本次大会还邀请到了MSRA负责Kinect项目的副院长郭百宁博士, 他的报告主要介绍了Kinect中的摄像头体感技术, 听完感觉微软的Kinect技术含量还是很高的, 因为Kinect只用一个100刀摄像头, 完成了2000刀3D深度摄像头干的活. Kinect捕获到的只是一个平面画面, 因此需要解决诸如深度, 识别, 环境光, 肢体遮挡等问题. 好像跑的有点远了, 其实对于郭院长报告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演示了Kinect上的一款chat类的社交游戏 YouTube观看地址 该游戏做的就是通过摄像头, 在游戏场景中创建出一个虚拟的人物(称之为your avatar)来代表玩家, 不同玩家在不同地点通过Kinect连接到同一个游戏场景中进行交谈, Kinect会捕捉玩家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 并如实反映在虚拟的chat room中. 这个游戏还是蛮有意思的, 至少我是这么觉得, 关键就在于它通过设备, 将人们从真实的物理世界代入到了虚拟的数字世界中, 并带来了欢乐. 浙江大学的潘纲教授也在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的专题论坛上介绍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他们利用手机上的陀螺仪把手机做成了一个类似pointer的设备, 将手机的顶部对准家电, 对其操作, 对准电脑开机, 传照片等等, 总结来说就是利用手机自带的传感器将手机转换成了一个空间指向设备, 实现了对物理环境的操控. 说到这里, 是不是觉得物联网的感觉出来了, 其实做的事情都差不多, 只是换了个说法罢了.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智能移动终端, 将人们带入了虚拟的数字世界当中, 并在那里, 连结了你和我.

其它

  • trade-off

    trade-off这个词也算是我在这次大会上听到的高频词了, trade-off是权衡的意思, 不管是在学术中, 还是在工业上, 只要是和实现相关的, 大都都涉及到trade-off. 例如在大会上北大的高文教授做的一个关于多媒体压缩的报告上说目前研制的压缩标准理论上能达到上千的压缩率, 但实际上能实现的就只能是160:1, 其中就涉及到具体实现时各种困难, 压缩率从理论上的上千到160就是被各种复杂的实际情况给trade-off掉了. 在学术研究上, trade-off现象相对还比较少见, 但是在产业上, trade-off可谓经常碰到. 记得当时MSRA 的郭院长在大会上探讨了如何解决平面图像上的深度, 动作捕捉, 肢体覆盖等复杂问题, 结束后就有人提问说, 如果加一个摄像头, 就可以建立立体影像从而简化问题. 当时郭院长就回答, 我们生产产品的, 希望能把价格压低, 在技术和成本之间, Kinect团队选择了通过软件技术来降低硬件成本. 这是个很典型的工业界中的trade-off. 其实在平常的学习或项目中, 我们也经常碰到这个trade-off的问题, 这个有时无法避免, 碰到多了, 我们就不会说, 让我来权衡权衡, 而改口说"这个需要trade-off一下."╮(╯▽╰)╭

  • 企业业务的垂直化

    本次大会中, 产业界的各位讲者介绍了各家公司对于当前业界的一些见解和预测, 其中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涉及到了企业的垂直化问题(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规范) 其实, 企业业务的垂直化主要描述的是各大行业巨头在立足自己传统强势业务的基础上, 以优势业务为基点, 向两侧纵向扩展业务范围, 从而增大用户粘性, 巩固自己的原有市场并开阔新的市场.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例如Amazon是做电商的, 现在向下搞起了硬件Kindle, 向上开始搞起了EC2云计算服务. 微软是做操作系统的, 现在向下搞起了Surface, 向上拓展搜索,移动市场等业务. 更典型点的就是苹果了, 设备, 操作系统, 应用商店, icloud全都包了 . 现在企业的垂直化给人感觉像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 各家在保住自己地盘的基础上, 不断侵蚀他人地盘. 所以我们看到, 当iphone火的时候, 智能手机烽烟四起, 当ipad火的时候, 平板之争悄然打响, 当云计算火的时候, 各大厂商都纷纷推出了各自的云产品. 话说, 这几年, 我们在IT界看到的你一脚, 我一脚的相互涉足对方领域已经习以为常, 看着各大巨头争得你死我活, 我们除了能在一旁一边喝水, 一边更博客之外, 还需要理性的选择合适自己的服务和产品, 以免陷入纷繁复杂的市场抢夺战中…

后记

呃, 我看写这么多也差不多了, 初次搞博客, 没什么经验, 写的也略显杂乱, 权且是写了一次参会报告以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文中不免有遗漏, 错误之处, 如果有哪位看官有意见, 请慷慨相告(但愿有看官吧, 没有吧, 也不能强求= =). 其实我原本是想唠叨加吐槽的, 比如什么我去大连参会的第一天下午就发烧啦, 比如自己英语太烂不好意思提问啦, 又比如没认识几个其他学校来的美女啦诸如此类的, 不过后来想想就算了吧. 恩, that’s all.